好久沒有邀請欣賞的人們來「哈囉,友人在嗎?」這個筆談專欄了,尤其是並非身旁朋友的人士(我甚至在思考是否應該把這個筆談系列的標題換一下,即便最初是從朋友開始訪談,但後來陸續也因為私心,鼓起勇氣邀約了各式領域我欣賞的對象,有創作者前輩、演員、議題倡議者、音樂人……等,也實在非常感激一些我認為難以觸及的厲害的人們,卻願意二話不說爽快地答應我的邀訪,真的無比感激。
在「哈囉,友人在嗎?」第27篇訪談,我邀請了我非常喜歡的作家雪倫。很謝謝雪倫迅速地答應了我的邀約(收到回覆時我開心地在原地跳了三下)。
我還記得第一次讀到雪倫的書。
那時第一本購入的雪倫小說,是《我等你,直到你懂我的孤寂》。那年十七歲的我,對於二十九歲女子為主角的故事充滿著好奇與憧憬。我還記得那時書上的宣傳語稱雪倫為「OL心聲代言人」,也是因為對「OL」族群的好奇,使得我對這句話印象非常深。
當年的我太想長大、太想要知道長大的世界有什麼樣的可能性,所以我捧起了雪倫的書。
後來我也陸陸續續看了雪倫的其他著作,但總是第一本遇到的故事最令我印象深刻(於我算是「初戀」一般,即便雪倫後續的作品我也都很喜歡,但想到作者會立刻想起和想推薦給他人的,似乎時常還是我自己第一次讀到的那本)。
不過,暑假回台在逛書店時,在新書書架上看到了雪倫的《微光》時,我的「初戀書」魔咒被打破了。
看完《微光》的簡介,我立刻就把它帶回家。
不僅僅是因為,如同國中時代想知道二十代女性的視點;進入《我等你,直到你懂我的孤寂》的女主角依依的年紀,我也好奇起四十代女性的視點。
《微光》對我而言是一個很獨特的故事。
一來,是因為「微光」一詞與我個人的一些關聯,使我第一眼看到這本書就想拿起來看看它在說些什麼;二來,是因為故事的主角簡凌菲,像極了我所想像的、可能的四十代的自己。
即便雪倫沒有在文案簡介,以及故事當中,確切地提到「泛自閉光譜」或「亞斯伯格」等詞,但在社群的宣傳與內文當中,都有提及主角簡凌菲的「討好型人格」與「高敏感特質」,這也是我把書帶回家的最大關鍵。
由於年紀漸長,我變得更害羞(?)、退縮,也減少了主動去私訊給作者表達對書籍的喜歡,以及主動邀約不認識的人筆談的勇氣;然而,《微光》讓我打破我的羞怯和各種各樣的擔憂,當時讀完我只想著我一定要把對故事的喜歡告訴作者,因為實在很少看到台灣的小說作品中,能把(疑似)泛自閉光譜的女性主角寫得這樣好、如此自然的作品。
在故事的初始,雪倫就寫到凌菲對於按表操課的偏執與堅持(文中提及凌菲自認或許有強迫症);以及故事情節裡有過家庭固定相約見面的日子卻未按照原本應該進行的方式導致凌菲的感官/認知超載而近乎潰堤;還有凌菲非常容易相信他人……等細節,都再再揭示了她很可能是泛自閉光譜者的事實。
在私下和雪倫分享閱讀心得後,也得到雪倫溫暖的回覆,並表示自己也在創作凌菲這個角色時確實查詢了一些相關的資訊,因此讓我升起想要訪談雪倫的想法。
小太陽(下簡稱「小」):
在此想再次感謝雪倫接受我突如其來的邀約!
在閱讀《微光》的後記時,有注意到你特別提出自己「從三十歲的輕熟女寫到四十幾歲的熟女」,我對於雪倫能夠在十幾年間持續書寫,覺得非常羨慕也非常厲害。
第一題很想先問問雪倫,關於書寫二十代末尾/三十代的女子,和書寫四十代的女子,就人物的塑造上,你的書寫心境有沒有什麼特別的轉變(隨著年齡,或是根據不同的角色)?以及,你在塑造這些女性主角時,會否比較習慣以自己當下的年齡去寫筆下的主角?
會詢問這個問題,是因為我近期在創作時,意識到自己好像比較習慣寫與自己年紀相近的角色;若是寫比自己小的人物,我常常想不起「那個年紀的人」會有什麼樣的作為與反應;同時,若書寫比自己年紀要長的人物,也會擔憂自己生命經驗尚不符合該年紀,因此無法寫出具有說服力的角色。所以很想知道雪倫會怎麼處理人物的設計/年齡。
雪倫(下簡稱「雪」):
書寫心境對我來說都是差不多的,寫第一個故事跟寫現在的故事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想理解人,也想理解自己。」但的確隨著年齡跟心境變換,角色的模樣肯定也會不一樣,要現在我的去寫十幾歲的感情,我已經寫不出那樣的青澀甜美,我一直認為人是階段性任務的生物,有的人可能是三年一階段,有的人可能是五年,甚至是十年,但人不可能不會改變。
我的確會以現在的年齡去設計當下的主角,因為離我最近,我最能同理也是正好面臨相關困境或是危機的時候,或許我本人沒有像角色那麼樂觀堅強,有時候是因為我羨慕,所以想寫;也有時候,是我比角色更懦弱、更卑鄙,才需要她替我活一遍。我跌過的傷、走過的破路,想有個出口,所以寫出來,要是也能當作提醒,讓大家注意到前面的路有坑洞更好。
生命經驗跟年齡並不是完全成正比的。有些人很年輕,就已經經歷很多磨練;有些人平順了一輩子,沒遇過什麼劇烈變化。那不代表誰比較深刻,只是人生的形狀不同。任何一件事、一種感覺,甚至是一種觀察,它就是屬於你自己的生活感受,把這樣的感受用自己的觀點寫出來,就是獨一無二的故事。
小:
第二題同樣是看到後記而使我想要問的。
讀到你在後記寫的,「她真是我寫過覺得最煩人,但也最像所有不願意面對自己缺點的人,偶爾寫著寫著,就會忍不住想,哪來的瘋女人?可是看完又覺得,這就是我啊!好像好像我,不管發生什麼事,第一個念頭永遠是我哪裡做得不夠好?」讓我很好奇——通常雪倫創作時,會否傾向讓主角擁有你的某些靈魂碎片?(儘管我明白許多作者創作時,通常還是會有意或無意間賦予筆下人物自己的一些特質或相似點;但我也知道有些創作者是竭盡所能地避免在作品中放入過多的自己。)
想問問雪倫會不會特別加入個人的經驗或性格,還是會比較偏向自然而然地寫出來?
雪:
我自己來說,肯定是有我自己的影子,或我看過身邊人的樣子,我不是渾然天成,順手拈來的作者,我在寫故事前會做很多功課,會有很多安排,會照著我自己的步驟一步步完成,當然有時候寫著寫著會有脫軌的時候,但只要角色個性有抓住,故事就算會飛,也是會飛到美好且驚奇的方向。
在選擇寫某個角色的時候,我並不會讓他變成一個硬塞的東西,人的確有很多面向,可以活潑可以討厭也可以惹人喜歡或讓人厭倦,那都是在一個合理卻又讓人感到意外的想像,而不是失控。我並不排斥在角色裡放進太多的自己,對我來說那是真實,比如我曾被騙過,所以我理解為什麼會被騙,我也明白被騙之後對自己產生的懷疑巨大到隨時會把自己吞沒,我或許會把這件事寫進故事裡,因為,那種傷心最真切。
小:
來到我最想問的問題了!
那就是關於《微光》的女主角簡凌菲的塑造。
想請教雪倫,是最初就有想要賦予凌菲一些特定的特質/性格/障礙嗎?還是寫著寫著覺得她似乎有些特殊性,才加入這樣的設計?
也很好奇雪倫在創作簡凌菲這個人物的時候,查詢了什麼樣的資料——因為實在是把(疑似)泛自閉光譜的女性主角寫得太好了……
目前台灣市面上有的相關主角的著作(單論本土的作品),絕大多數都還是過於刻板,且許多仍是典型的男性主角,或是偏向兒童化的書寫;但凌菲做為一個四十代女性,我覺得她的人物設計細節,總讓我想到現實生活中真的認識、有泛自閉光譜特質的四十代女性朋友。
我真的非常喜歡這個故事,以及凌菲這個角色。
雪:
其實,一開始我沒有特別設定她要是所謂的任何光譜角色。我只是想寫一個太努力、太理性、太不允許自己崩潰的女人,人生的課題在於「控制與秩序」,因為無法控制別人,她選擇控制自己,在自己能允許的範圍裡把所有人照顧好,把所有事做好,所以她要靠時間表、清單、生活儀式感去維持世界的穩定。一但只要秩序被打亂,整個人就會亂掉,如同現階段某個程度的我。
很多不安的人,都很努力想要把自己活得跟別人一樣正常,所以選擇偽裝,某種程度也是戴上了社會面具,其實非常耗費能量,在寫她的時候,我也是在了解自己,我沒有打算讓她成為任何一種象徵,就像我們任何一個人都不需要活在框架裡。
我只是想讓她代表,那些被誤會為太理性、太冷、太難相處的女性,並不是冷漠,而是只敢在自己內心裡澎湃與付出,用她們自己的方式來跟這個世界相處,並希望,這個世界能多給她一點善意跟溫暖。讓那些撐著的人,被看見也被理解。
小:
第四個問題是我私心作為創作者,很想要請教雪倫的!
想請問雪倫,如果你在創作上遇到了瓶頸(卡稿、自我懷疑、手感不佳、即使有想寫的東西卻完全無法產出……等),會如何面對這些困境?
不曉得雪倫有沒有什麼驅散創作困境的SOP,或是能夠建議其他在這樣的狀態的創作者的?
謝謝你!
雪:
寫不下去的時候,我會放著,去做別的事,等想寫了再寫。
但如同我前面說過的,我是一個前期做很多功課的人,我知道自己要寫什麼,大部分都是會順利寫下來,會改來改去,大多都是我發現有讓我更想寫的東西,我才會回頭重寫或重改,我是個目標很明確的人,我今天要寫這個角色的故事,我就會先讓它長好,再為它填寫血肉。
然後,很老套的,就是多讀,多看,多感受。
我之前是會給自己每天的功課,比如今天要寫三千字,就是得要寫完,但現在的我,沒有那麼強迫自己了,寫故事應該是件快樂的事,我是用我的熱情在書寫,不必要用痛苦燃燒,也不是交作業,即便我今天也很想要快點交稿,我還是不會勉強我自己,強摘的果子不甜,是有它的道理。
小:
來到了最後一題!是我以前會詢問每位受訪者,但現在比較少用上的——想請雪倫和大家推薦三本你目前最喜歡的書,或是你正在閱讀的書。
雪:
最喜歡的三本嗎?
第一本一定是自己最新出版的那一本(現在是微光,接下來可能會換。)一定要愛自己的作品,才有可能繼續寫下去,不管它好不好,都是我的寶貝。
第二本是我最近剛讀完的渺小一生,基本上這樣的故事架構就是完全中我,我寫的是女生友情,渺小一生寫的是男性友情,而且還是四個人的一生,我個人非常喜歡,很多人讀完覺得心情會差,但我反而心情很開闊,雖然有些哀傷但卻也好燦爛的一生。
第三本是我正在讀的軌道,莫名很喜歡,但因為還沒有讀完,所以也不知道怎麼跟大家分享。
不過,沒有我不喜歡的書,只有當下有沒有讓我有感覺的書,現在讀來毫無感想的書,或許明年再讀就不一樣了。
小:
真的再次感謝雪倫答應這個邀訪。
能夠訪談喜歡的作者總是讓我充飽電。
我最近也在社群看到雪倫分享你家的貓咪,超級可愛的。我沒有養貓,但我總是想像在心情不好或是寫作卡關的時候,若能抱著貓貓或是有牠們監(催)督(稿),我應該會比較有動力,嘿嘿。
謝謝雪倫,很期待未來能再看到你的新作品!等我回台灣一定會去書店找找的。
祝福你有美好的年底!
雪:
我也很開心有筆談的機會,透過問題,也像再重新整理過一遍自己,這種感覺很美好珍貴,謝謝Miya,祝妳天天順心,健康平安。